界面新聞記者 趙陽戈

擬赴香港聯交所上市的深圳承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承泰科技”)備受市場關注。

承泰科技逾九成收入源于第一大客戶客戶,雖然深度綁定大客戶推動了業務擴張并帶來規模效應,但逐年攀升的貿易應收款項及存貨規模,也加劇了公司的資金壓力。加之可贖回負債的償付與持續的研發投入,承泰科技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常年為負。公司計劃上市募集的部分資金用于償還部分銀行貸款,并補充營運資金。

近三年虧損

公開信息顯示,承泰科技是一家毫米波雷達供應商。根據灼識咨詢數據,按出貨量計算,該公司是國內最大的車載前向毫米波雷達供應商,同時也是中國第三大車載毫米波雷達供應商,市場份額分別為9.3%和4.5%。

毫米波雷達指在毫米波段內運行的雷達。一般而言,毫米波指頻域于30-300兆赫內(波長1至10毫米)的電磁波。毫米波的波長介于厘米波與光波之間,故毫米波雷達具有微波導航和光電導航的優點。毫米波雷達在惡劣天氣和光線條件下具有明顯優勢。

灼識咨詢數據顯示,在智能駕駛發展的推動下,全球毫米波雷達市場規模從2020年的178億元增至2024年的291億元,期間復合年增長率(CAGR)為13.1%。預計未來五年(2024-2029年),該市場將以16.7%的CAGR持續擴張,到2029年有望達到630億元。

在中國市場,毫米波雷達領域規模從2020年的54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98億元,對應CAGR為16.1%。展望未來,預計其增速將進一步提升至22.9%的CAGR,市場規模到2029年將增至275億元。

近年來,承泰科技的收入增速顯著高于行業水平。公司2022年至2024年的收入分別為5765.1萬元、1.57億元和3.48億元,三年間CAGR高達145.7%。

從產品結構看,2024年收入中,前向毫米波雷達貢獻了63.9%,角雷達占35.3%。目前,承泰科技已實現第五代4D雷達及第五代半高解析度4D雷達型號的大規模量產。

來源:說明書

公司正在開發新一代中央計算雷達產品(型號為CTLRR-610和CTLRR-620)的架構,預計將于2025年第四季度正式推出,這些下一代雷達旨在滿足自動駕駛系統的需求。

此外,公司透露也正在進行CTLRR-700的早期研究,探索將AI模型融入雷達技術,以支持更高級別的智能駕駛功能。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承泰科技2022年至2024年的毛利率分別為28.7%、31%和34%,當期凈利潤分別為-7917.4萬元、-9659.8萬元和-2176.8萬元。

贖回壓力得解

根據承泰科技的披露,其過往業績主要受到兩大因素的拖累。

其一,贖回壓力。

公開信息顯示,承泰科技對其過往多輪融資的投資者負有贖回責任。2022年至2024年期間,其贖回負債的賬面價值變動分別為790.3萬元、2323.7萬元和3572.1萬元。其中,2024年數據的顯著增長,主要源于附帶贖回權的C輪融資。

與此同時,承泰科技同期的贖回負債總額呈現持續上升趨勢,分別為3.09億元、3.32億元和5.04億元。公司解釋稱,“贖回負債在報告期內持續增加,主要歸因于贖回負債的攤銷,以及我們于2022年11月和2024年5月進行的兩輪附帶贖回權的股份發行?!?/p>

公司進一步指出:“截至2025年4月(即報告期末),根據與相關投資者簽訂的補充協議,授予投資者的特別權利已終止。因此,相關贖回負債已由負債重分類為權益。” 此舉標志著其贖回壓力得以解除。

據界面新聞梳理,承泰科技成立于2016年,由兩位有華為背景的創始人陳承文和周珂共同創立。創業9年間,公司共完成8輪融資,融資總額超3.5億元。經過多輪融資,承泰科技估值在2024年5月達到13.2億元。

來源:招股說明書

其二,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

承泰科技在深圳、蘇州、武漢設有三座研發中心,研發團隊規模超過80人。2022年至2024年,公司研發開支分別為4608.6萬元、6436萬元及6188.5萬元。

嚴重依賴客戶A

界面新聞注意到,承泰科技對前五大客戶,尤其是第一大客戶的依賴程度非常高。

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間,公司前五大客戶貢獻的收入分別占當期營收總額的92.1%、96.4%和98.3%。其中,第一大客戶A公司的收入貢獻尤為突出,同期分別為4720.23萬元、1.43億元和3.26億元,營收占比分別高達81.9%、91.3%和93.6%。

A公司是一家位于深圳的跨境OEM廠商,在深交所及聯交所上市。雙方結算主要采用名為“A鏈”的電子結算方式。

承泰科技自2022年起開始向A公司供應多代雷達產品。至2024年,其批量生產的5.5代高解析度產品也已應用于A公司的智駕平臺。正是得益于與A公司的深度合作,承泰科技的業務規模得以迅速擴張,規模效應顯著。

在產能方面,以蘇州生產基地為例,其設計產能已從2022年的1.18億件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14.81億件。目前,承泰科技合計設計產能為19.55億件,實際產出量為19.54億件。其中,蘇州生產基地的產能利用率達118.77%,而深圳合約制造商的利用率則為41.13%。

來源:說明書

毛利率的提升也與產能擴張后實現的規模經濟效應相關。

此外,通過應用“A鏈”,承泰科技的財務管理得到有效改善。公司的貿易應收款項周轉天數顯著縮短,從2022年的217天降至2023年的126天,并進一步縮短至2024年的87天。

縮短周轉天數的主要措施包括:在到期前贖回部分A鏈憑證以收取現金,或將A鏈憑證轉讓給供應商以結清貿易及其他應付款項。

存貨周轉天數同樣呈現下降趨勢:承泰科技從2022年的240天降至2023年的133天,2024年進一步降至75天。

實際上,售價的下降也與A公司有關。公開資料顯示,承泰科技的前向毫米波雷達平均售價從2022年的255元/臺降至2024年的223元/臺(2023年為248元/臺)。承泰科技解釋稱,這得益于客戶A需求增加帶來的規模效應:大規模原材料采購有效降低了單位原材料及耗材成本。

來源:說明書

不過,相關風險依然存在。

其一,規模擴張雖縮短了周轉期,但不可避免地推高了貿易應收款項與存貨規模,加劇了公司的資金壓力。?數據顯示,承泰科技的貿易及其他應收款項與存貨金額,已從2022年的6401.7萬元與4173萬元,增至2024年的1.21億元與5764.3萬元。其中,2024年對客戶A的貿易應收款項已超1億元。

對此,承泰科技表示:“我們與客戶A并無任何A鏈作廢或過期的情況,亦未就A鏈與客戶A產生任何爭議?!?/p>

其二,現金流持續為負,但流出規模有所收窄。?公開信息顯示,2022年至2024年,承泰科技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9760.3萬元、-6188.6萬元與-698.1萬元。

第三,?通常而言,大型客戶對其配套供應商會形成顯著的議價壓力。承泰科技坦言,公司所處行業競爭激烈,客戶在采購決策時往往將價格視為關鍵考量因素。有時,客戶甚至會在產品生命周期內要求降價。而過度依賴單一大客戶,一旦合作關系難以維持,或該大客戶自身經營出現問題,都將對公司業務產生重大影響。承泰科技明確表示:“無法保證現有客戶未來會持續采購我們的產品?!?/p>

此外,承泰科技對前五大供應商存在較高依賴。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公司向前五大供應商的采購金額占比分別為76.4%、74.8%和78%,其中對最大供應商的采購占比分別為48.2%、26.7%和48.2%。

界面新聞記者致電承泰科技公開電話,公司回應稱“比亞迪是目前公司的大客戶”。

值得關注的是,比亞迪近期宣布“將供應商付款賬期統一調整至60天內”。若此政策得以實施,對承泰科技而言,或構成一定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