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金通靈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300091)股價開盤大跌,截至發稿,公司股價跌至2.76元,較前一交易日收盤價下跌4.83%,成交量達44.13萬手,成交額1.23億元,總市值進一步縮水至41.1億元。

昨日晚間,金通靈發布公告稱,公司及6名高管因涉嫌欺詐發行股票罪、違規披露重要信息罪被檢察機關提起公訴。根據起訴書,因連續六年財務造假,金通靈和公司時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季偉、時任財務總監兼董事會秘書袁學禮、監事及財務部部長冒鑫鵬應當以欺詐發行股票罪追究刑事責任,前述三名負責人及總經理助理許坤明等共計6人應當以違規披露重要信息罪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檢察機關指控,金通靈在2017年至2022年期間,通過偽造工程進度確認表、未發貨提前確認收入等手段,系統性虛增或虛減財務數據。其中,2017年、2018年、2021年、2022年分別虛增營業收入5.01億元、5.5億元、6893萬元、1530萬元,虛增利潤總額1.46億元、1.48億元、7398萬元、4332萬元;2019年、2020年則通過虛減收入和虛增利潤掩蓋虧損。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通過發行股份收購上海運能100%股權的交易中,金通靈編造重大虛假內容,以7.85億元對價收購凈資產僅1億元的標的公司,涉嫌欺詐發行。
這起財務造假案的核心主體是金通靈全資子公司上海運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及其關聯公司江蘇運能。上海運能原實際控制人邵耿東在交易完成后成為金通靈第三大股東,并通過減持套現約1.76億元。檢察機關認定,金通靈連續6年向市場提供虛假年度報告,其中4年將虧損披露為盈利,導致投資者損失慘重,情節特別嚴重。
資料顯示,此前,已有多起針對金通靈的處罰和訴訟。2024年1月,江蘇證監局對其處以150萬元罰款,對時任董事長季偉、財務總監袁學禮等高管分別處以最高200萬元罰款。同年12月,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發起特別代表人訴訟,覆蓋2018年4月至2023年6月期間買入金通靈股票的投資者;以及大華會計師事務所、華西證券、光大證券、國海證券等中介機構提起民事訴訟,要求金通靈賠償投資差額損失、傭金和印花稅損失共計約75.64萬元,判令其余被告對金通靈公司的前述賠償責任承擔連帶責任。
金通靈公司在昨晚的公告中表示,本次訴訟尚未審理,判決結果存在不確定性,對公司利潤的影響具有不確定性,最終影響以法院判決為準。目前,公司因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已進入重整階段,疊加連續虧損、債務逾期規模持續擴大的現狀,其重組進程正面臨諸多困難。
金通靈公司成立于1993年,前身為南通通靈電機廠,2008年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6月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公司曾是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的代表性企業,其核心產品離心風機在冶金、環保等領域占據一定市場份額。但長期財務造假嚴重侵蝕了公司競爭力,其在氫能壓縮機、壓縮空氣儲能等新興領域的布局也因資金鏈斷裂陷入停滯。
最新財報顯示,2025年一季度,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7287.74萬元,同比減少197.51%。因本期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凈流出增加及部分賬戶資金被凍結,公司一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8030.02萬元,同比減少180.79%。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