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杜萌

外資公募富達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下稱:富達基金管理層再度發生變更。

7月19日, 富達基金發布公告,董事長黃小薏因個人原因正式卸任,由李少杰接任董事長一職。卸任后,黃小薏將徹底離開入職了三年之久的富達基金。

2021年8月,證監會核準設立富達基金,由富達亞洲控股私人有限公司100%控股。富達亞洲控股私人有限公司是富達國際全資控股的子公司。

官網資料顯示富達國際成立于1969總部位于倫敦,富達國際是富達投資集團之外的獨立實體,專注于美國市場之外的資產管理業務

2022年12月9日,富達基金正式獲批開展公募業務。2024年10月25日,?富達國際宣布任命黃小薏為富達基金董事長,代任公司總經理。今年5月23日,富達基金發布公告,宣布孫晨出任總經理,董事長黃小薏不再代任總經理。

對于黃小薏的離任,富達基金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黃小薏是因個人原因決定卸任董事長一職。

“李少杰會將接任富達基金董事長并按監管要求履職,同時繼續履行其在富達國際的現有職責。而總經理孫晨將會帶領團隊落實業務策略方針、維護重點客戶、并與監管機構保持緊密溝通。”富達基金表示。

富達國際亞太區(日本除外)總裁莫達文(Damien Mooney)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我要特別感謝黃小薏在過去三年里領導富達中國公募基金業務所取得的成績,以及她對客戶關系的深度維護。她的卓越貢獻為公司后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公開資料顯示,新任董事長李少杰于2010年3月加入富達國際,長期參與并主導公司在亞太地區的戰略發展,橫跨多個業務模塊,曾擔任富達基金(香港)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富達國際中國董事總經理、富達利泰投資管理(上海)總經理和法定代表人、富達基金管理(中國)首席市場營銷官、富達證券投資信托股份董事長,并負責過富達基金(香港)大中華區(不含大陸)銷售業務。

界面新聞記者統計發現,富達基金目前已經發行了10只公募基金和多個專戶產品。2023年4月份,富達基金旗下首只公募產品——富達傳承6個月持有發行,首發募集到10.79億元。而在該基金剛剛“滿月”時,富達基金宣布更換投資總監,阮劭龍因“工作調整”離任,總經理黃小薏親自下場兼任投資總監職務,直接主掌公司投資業務。

界面新聞記者從業內了解到,黃小薏的離任或和當前富達基金面臨的產品結構調整、渠道資源分配、規模停滯等難題有關。

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富達基金管理的公募產品規模合計為52.1億元,其中債券型基金規模為34.11億元。僅有兩只規模超10億元的公募產品,分別是富達中債0-5年政金債、富達裕達純債。首支產品——富達傳承6個月持有的最新規模已縮水到3.15億元。目前,富達基金有6位基金經理,分管權益、混合、債券及FOF產品。

5月15日,富達中債0-2年政金債發布公告稱,截至5月13日,該基金已連續3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可能出現觸發《基金合同》終止的情形。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該產品成立僅8個月便遭遇巨額贖回,成立初規模約24億元,今年一季度末時降至0.3億元。

“目前,外商獨資公募都希望通過發行債基來擴大規模,以滿足機構白名單的準入要求,但在當前債基產品同質化嚴重的市場環境下,這些機構面臨多重挑戰。一方面,他們在渠道資源方面處于相對劣勢;另一方面,出于風控考慮,其在債券品種選擇上往往更為審慎。這些因素導致其債基產品普遍呈現規模偏小、收益競爭力不足的情況。”上海某公募市場部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當前的行業導向是增加權益基金的供給,重視權益基金的業績考核和保有規模,在這一點上外資公募明顯不占據渠道和資源的優勢。

與此同時,外資公募在投資策略上仍面臨本土化挑戰。“外資機構的優勢在于全球視野、嚴格流程和風控文化,但劣勢同樣明顯。對A股散戶主導的情緒波動、政策微調的敏感性、以及行業輪動的極致速度,需要一個更長的適應期。”另一家外資公募品牌部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對于公募管理人來說,300億元的管理規模是衡量公司盈虧的“生死線”。自成立至今,富達基金已累計5次增加注冊資本金。今年2月,富達基金增加注冊資本,從此前的1.6億美元增至1.82億美元,而這一數據已是成立初期的3000萬美元的6倍。

成立三年,隨著資深老將黃小薏的離開,富達基金能否在新董事長和總經理帶領下“穩步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