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韓理
避險需求高漲,期市交投火熱。
近日,中期協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6月全國期貨市場成交量為7.4億手,成交額為52.79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8.91%和17.25%;今年上半年,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為40.76億手,累計成交額為339.73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82%和20.68%。
南華期貨研究院副院長顧雙飛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今年上半年,期貨市場交投活躍,背后主要受到貿易政策不確定性、美債風險累積與地緣局勢緊張等多重因素驅動,顯著提升了市場參與者的避險與博弈需求。
“一是貿易摩擦加劇,擾動全球大宗商品預期。農產品、能源等領域面臨出口通道收緊與價格扭曲風險,導致產業鏈企業與投機資金加大套期保值和投機力度,尤其推高了農產品、黑色系期貨等的交易活躍度。二是美債風險上升,引發避險情緒蔓延。國債期貨、貴金屬期貨等典型避險工具成為資產配置的重要方向。三是地緣政治沖突持續發酵,加劇能化板塊的不穩定性。總體來看,宏觀不確定性疊加產業鏈波動,驅動了“避險+博弈”雙輪交易邏輯,成為上半年期貨市場成交顯著增長的關鍵因素。”他指出。
新湖期貨相關負責人強調,在宏觀因素之外,今年期貨市場的深化改革和創新也是期貨市場交投活躍的重要因素之一。“證監會先后放寬QFI參與境內商品期貨、商品期權和ETF期權等產品的限制,引入更多元化的國際參與者,增加了市場深度和流動性。新上市了鑄造鋁合金期貨及期權,吸引了特定產業鏈和投資者的投資需求。”
今年上半年受宏觀因素的影響,在所有交易品種黃金和原油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數據顯示,黃金和黃金期權今年上半年累計成交總量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了80.35%和128.36%;同期累計成交總同比分別增長了149%和252.645%。而原油和原油期權今年上半年累計成交總量同比增長分別為9.25%和39.46%。
永安期貨分析師在接受界面記者采訪時表示,黃金成交額的大幅增長背后是金價的強勢走勢以及波動率的抬升。在美元走弱、美聯儲政策搖擺、央行購金以及關稅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黃金避險買盤和投資買盤均有顯著增長,參與群體擴張,因此黃金成交額也相應增長。
在進入6月之后,黃金期貨市場成交量出現明顯回落,月度總成交量環比下降約36%。南華期貨貴金屬新能源研究組夏瑩瑩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6月金價整體維持高位震蕩格局,環比漲幅有限,同時短期投機資金活躍度明顯下降,是導致成交量環比下滑的主要原因。”
而原油的成交額上漲的邏輯與黃金并不完全一致。永安期貨分析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上半年原油交易量放大主要受到事件沖擊影響。今年4月隨著‘關稅戰’的發起,原油需求預期崩塌,絕對價格下跌超過15%,但6月在中東地緣風險中原油交易量迅速升溫。”
展望下半年,顧雙飛認為下半年期貨市場的整體活躍度大概率仍將維持在較高水平。他從三個角度進行了分析,首先是投資者擴容的持續推動;其次他表示在美債問題缺乏有效出清路徑的情況下,類似“關稅沖擊”可能還會反復出現。這將進一步放大市場對全球貿易和成本鏈的擔憂,從而持續推升大宗商品市場的避險需求。在這種背景下,黃金、原油等全球定價敏感度高的品種,預計成交量仍會維持高位。同時他還認為地緣局勢的不確定性仍在發酵,該問題如沒有實質性緩解,原油和集運板塊仍可能出現階段性沖擊。
新湖期貨相關人士則表示,下半年期貨市場交投活躍度仍將保持增長,但增速或較上半年放緩,并且品種分化將加劇。一方面是由于地緣沖突趨于緩和,黃金原油等相關品種波動預計收窄,另一方面在反內卷的政策引導下,部分品種現貨企業預計開始逐步出清落后產能,供給減少對期貨價格將有一定程度的利多效果,但也削弱現貨企業空頭套保需求。
具體到品種上,對于上半年備受關注的黃金期貨市場,多位受訪人士展望下半年仍保持樂觀的態度。
在永安期貨分析師看來,黃金有望繼續活躍,交易量維持相對高位,因為驅動本輪黃金的兩大邏輯鏈目前尚未出現反轉。“展望后市,我們對全球地緣與宏觀不確定性依舊給予一定風險溢價,認可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戰略配置價值。此外,美聯儲政策仍顯示美國處于降息周期中,因此預期黃金投資需求仍然活躍,這將帶動黃金期貨交易量也維持較高位置。”
夏瑩瑩也表示,盡管短期交易資金有所降溫,但代表中長期投資需求的國內黃金ETF持倉規模仍保持穩定,顯示市場對黃金的長期配置需求依然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國內唯一航運期貨品種——集運指數(歐線)期貨近期迎來反彈。永安期貨分析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今年上半年集裝箱運輸市場整體呈現供過于求格局。在高供應持續壓制下,歐線運價底部與彈性均低于去年同期。”根據中期協的數據,今年上半年集運指數(歐線)期貨成交總額較去年同期下降了0.73%。“但進入七月歐線需求旺季,船司艙位銷售情況好于預期,盤面交易對現貨運價貼水修復,因此出現了反彈。下半年受船舶供需、集裝箱量產和大國之間貿易政策風險等因素的影響,歐線運價或仍將承壓。”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