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銀行信用卡業務仍在持續“瘦身”。
據國際金融報報道,截至7月24日,年內獲批終止營業的銀行信用卡分中心已超40家,包括交通銀行、民生銀行和廣發銀行等。僅7月以來就有5家銀行信用卡分中心關閉。其中,交通銀行7月內接連關閉了淄博、珠海、長春和鞍山4處分中心,年內終止營業的信用卡分中心數量達到34家。
此外,廣發銀行和民生銀行也有多家信用卡分支機構關停。其中,民生銀行信用卡中心終止營業的,包括華南分中心、華中分中心、東北分中心、華北分中心;廣發銀行信用卡中心則關停了昌吉分中心、牡丹江分中心等。
北京商報認為,銀行信用卡分中心接連裁撤,是行業從增量時代邁入存量競爭階段的必然結果,市場趨于飽和,拓展客戶成本不斷攀升,而裁撤信用卡分中心能夠減少相關開支、緩解利潤壓力。
我國銀行信用卡業務曾呈現爆發式增長,但隨著互聯網消費貸等帶來的挑戰,該業務遭到巨大沖擊。
央行發布的支付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末,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7.27億張,同比減少4000萬張,降幅達5.14%,為2021年8億張的峰值后連續第三年下滑。
今年一季度,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的數量仍在減少。央行發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截至一季度末,全國共開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7.21億張,相比去年末減少了600萬張。
信用卡業務增量乏力在各家銀行的年報中也有體現,如信用卡發卡量減少、在冊卡量和消費額度下降等。以零售業務見長的招商銀行為例,該行去年的信用卡交易額同比下降了8.23%,信用卡非利息收入同比下降了11.30%。
此外,信用卡逾期問題正在凸顯。去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達1239.64億元,同比增長26.3%,增速較上年提升8.2個百分點。
在巨大壓力之外,各大銀行正在調整高端信用卡權益。建設銀行自2025年起,6款高端信用卡不再享受國內指定機場貴賓廳服務,同時部分產品削減汽車道路救援、醫療救援等權益;興業、民生、華夏等銀行也下調了里程兌換比例等。
有分析認為,信用卡行業正從粗獷發展向精耕細作轉變。這種調整將使行業集中度提高,資源向優勢銀行集中,推動銀行更加注重精細化運營與風險管控,同時促使銀行圍繞客戶需求創新產品和服務,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以提升用戶體驗。此外,行業正朝著數字化、生態化方向發展,精耕存量、零售融合成為趨勢,信用卡業務也需融入綜合金融服務生態之中。
?
發表評論